為深入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凝聚學生工作隊伍育人合力,11月4日下午,學校在長山校區圖書館B104召開全校專職輔導員交流座談會。各學院11位專職輔導員代表圍繞“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規劃等學生工作重點領域,結合案例分享實踐經驗與創新思考。黨委書記楊建新,黨委常委、副校長胡愛祥,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春燕出席會議,組織部、教工部、學工部、研工部、團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參會。會議由胡愛祥主持。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巫蓉分享了學院在構建學生社區育人新格局方面的創新舉措,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推動育人資源下沉社區,實現思政力量“駐”進去、學生工作“活”起來。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周志輝呼吁輔導員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提升科研素養,以學術反哺育人,推動學生工作高質量發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珣結合自身企業就職經驗,分享了自己對輔導員工作的思考與實踐。糧食學院團委書記武兆文深情講述了陪伴心理困擾、學業困難等特別關愛群體走出困境的實踐與感悟,體現了輔導員作為“青春領路人”的堅守與溫度。張家港校區輔導員張莉結合18年輔導員生涯回顧了個人與學校共同成長的歷程,詮釋了輔導員作為學生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內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謝莉介紹了學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體系構建與實施成效,強調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格局,守護學生心靈健康成長。此外,新入職的兩位博士輔導員吳道順、金潤清先后發言,結合學術背景與育人初心,表示將以“科研思維賦能學生工作”,在“三全育人”格局中貢獻智慧力量,彰顯了青年學工人“扎根江科大、共育新人才”的決心。

在認真聽取交流發言后,楊建新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成效及座談會質量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輔導員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校發展的“生力軍”,面對新時代學生工作的新挑戰,全體輔導員要著力鍛造“三種能力”,爭做“三類標桿”:一是做工作的“有心人”。要善于從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規律、總結經驗,探索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邏輯,用研究的視角和方法破解工作難題,將有效的實踐沉淀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工作品牌。二是做學生的“知心人”。他指出,工科院校的學生工作或許不似綜合院校那般細膩,但卻保有自身的純粹與果敢。輔導員必須深入一線,掌握學生的第一手情況,真正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需,成為學生愿意傾訴和信賴的伙伴。三是做情感的“貼心人”。要具備系統化思維,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學生的立場,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在學業、經濟、社交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用真情溫暖學生,用行動守護成長。
楊建新強調,學生工作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全體學工人要永葆“三心”:對職業發展有信心,在學校“政策賦能+平臺支撐”中實現個人成長;對育人事業有恒心,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打造工作亮點;對學生成長有真心,用“俯身傾聽”的耐心與“向上托舉”的擔當,在“立德樹人”征程中書寫新時代學工人的使命答卷。
此次座談會既是“經驗交流會”,也是“工作部署會”,為學校下一階段學生工作明確了方向。胡愛祥在總結時表示,學校將以此次會議為起點,進一步完善輔導員“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支持隊伍在“專業化發展、精細化育人”上持續發力,為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貢獻江科大力量。
會上,學工部部長朱金就輔導員隊伍建設作專題匯報。與會輔導員紛紛表示,將以會議精神為指引,把“三種人”要求與“三心”寄語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學生工作一線踐行初心使命,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撰稿:李福來 初審:張靜 二審:張馳 終審:毛暉 編輯:張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