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獲悉,由我校牽頭制定的兩項國家標準《GB/T 43767.1-2024 ?船載岸電受電設備 第1部分:低壓岸電箱》和《GB/T 43767.2-2024 船載岸電受電設備 第2部分:高壓岸電箱(柜)》正式實施。我校為兩項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自動化學院朱志宇教授、客座教授周洋高級工程師、姜文剛教授、智鵬飛副教授是標準的主要起草人。參與起草的還有江蘇中智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研究所、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江蘇健龍電器有限公司 等12家單位16位主要起草人。
岸電系統中高壓與低壓的技術條件不同,在設計、制造、檢驗以及使用方面區別較大,國際、國內關于港口岸電供電設施建設的規范標準,都分為高壓岸電系統與低壓岸電系統兩個部分。與此對應,GB/T43767由兩個部分構成,標準《GB/T 43767.1-2024 船載岸電受電設備 第1部分:低壓岸電箱》規定了交流低壓岸電箱的分類與型號標記、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包裝、運輸及貯存等,適用于系統標稱電壓不超過交流1kV、額定頻率為50/60 Hz、額定電流不超過1600 A的交流低壓岸電箱的設計、制造、檢驗與應用。標準《GB/T 43767.2-2024 船載岸電受電設備 第2部分:高壓岸電箱(柜)》規定了系統標稱電壓超過1kV且不超過15kV、額定頻率為50/60 Hz、額定電流不超過4000 A的交流高壓岸電箱(柜)的分類與型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包裝、運輸及貯存等。
岸電箱是船載岸電受電裝置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具有受電和轉供電雙重用途,船舶使用岸電是實現港口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推廣岸電技術不僅可以優化港口環境,還可以降低船舶的運營成本。然而此前我國沒有這類產品國標,因此船舶受電裝置缺乏標準化和兼容性,不能與國際接軌。這兩項標準參考了多項國際標準和規范,歷時四年,并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制定而成。
這兩項標準的發布實施填補了我國該類產品國家標準的空白,為船舶、港口、航運、能源、電網、制造、檢驗、安全等多個行業部門提供了統一的標準,確保了產品設計、制造和檢驗的安全性、兼容性和適用性,同時也提高了連接岸電時的效率。這對于我國船舶岸電系統的控制與保護以及綠色港口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校歷來重視科技創新及標準化建設工作,未來將繼續依托自身的學科特色和優勢,緊緊圍繞船舶科技前沿,持續加強標準計劃布局,與行業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建立“產學研用”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一體化設計,不斷提高自主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助推我國船舶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
(撰稿:楊官校 初審:羅文 二審:夏志平 終審:周春燕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