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浪潮中,經濟大省如何勇挑大梁?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賽場上,青年學子又該如何乘風破浪?”近日,校黨委書記楊建新走進本科生課堂,以《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經濟大省挑大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上打頭陣》為題,將宏大命題轉化為青年話語,與江科大學子展開了一場緊扣時代脈搏、激蕩青春力量的深度對話。課堂上,楊書記以江蘇大地上的生動實踐為底色,勾勒出經濟大省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領域的壯美畫卷。談及船舶行業的發展態勢,他生動地講述了江科大深度參與“大國重器”建造中的硬核實踐,并號召學生們以優秀校友為榜樣,把“國之大者”融入青春理想,在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課后,學生們直呼“干貨滿滿”,紛紛表示對專業使命與時代責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投身科技報國的決心愈發堅定。
5月26日,校長嵇春艷同樣以兩會熱詞為切入點,以貿易戰、新能源汽車等青年關注的熱點話題破題,用“小故事”講透“大道理”。課堂上,她結合個人學習經歷,將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融入船舶行業發展語境,讓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她以生動案例揭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于突破“卡脖子”技術。她以船舶制造領域為“錨點”,鼓勵學子深耕專業,爭當行業“弄潮兒”,未來成為母校閃亮的“名片”。同時,她以船舶智能制造為例,敏銳捕捉科技趨勢:“我國雖在船舶制造領域領跑,但若在智能制造賽道掉隊,領先優勢或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番兼具前瞻性與感染力的話語,為學子們照亮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更在他們心中厚植了家國情懷。
本學期以來,校領導潘錦全、任南、胡愛祥、李木旺、施偉東、葉永林相繼走上講臺、走近學生,從科技創新的前沿浪潮講到文化傳承的多元路徑,從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講到生態文明的綠色征程……他們圍繞兩會精神,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帶一路’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等時代課題,開展沉浸式教學。課堂上,他們用“沾泥土、帶露珠”的鮮活故事,將理論講成青年聽得懂、愿意聽的“家常話”。在一次次熱烈的討論與互動中,青年學子們深刻領悟到,愛國不是空洞抽象的口號,而是要將個人理想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化作日常學習、未來工作中的具體行動,在時代的浪潮中找準自己的坐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始終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矢志不渝地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學校黨委高位謀劃、專題部署,校領導深度參與、率先垂范,從集體備課到課堂實踐,以創新理論為“金鑰匙”,以鮮活故事為“敲門磚”,為師生打造了一堂堂既有思想深度、又具時代溫度的思政“金課”,有力推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思政課從“單向灌輸”向“多維浸潤”的轉變,讓思政教育全方位、多層次浸潤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更多胸懷“國之大者”、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撰稿:張馳 鄒佳靜 李明明 初審:程鵬 二審:丁紅 終審:周春燕 編輯:程鵬)